昨天发了一篇文章,第三眼看到God的儿子在一个山坡上,灵性等级,非常感谢一些朋友的反馈。有好几个朋友提到了《登山宝训》,说非常像这个场景。我查了一下相关内容,原来它是一本经典书籍里面的一个章节,我发现确实有些像,而且和很多我们之前提到的灵性提升的方法还是有一些共通的地方。这个非常有意思,因为跟我印象里面的是很不一样的。看来对于所有的理论,都要摘掉有色眼镜,不要带着偏见去看待。
据说《登山宝训》(The Sermon on the Mount)是God的儿子最著名、最完整的一次在山上的讲道,有极高的人生指导与心灵成长价值,可以视为一部普世智慧的灵性修炼手册。关于地点,可能是今日以色列北部,那里有一个被称为“真福山”(Mount of Beatitudes)的地方,被认为是登山宝训的讲道场所。
我后来跟高我确认了一下,确实昨天看到的就是《登山宝训》的场景,因为它有比较特殊的灵性意义。这里分享一下。因为我目前的理解还是比较浅薄,所以可能还有理解不对的地方。
比方说,《登山宝训》强调“谦卑、温柔、清心、怜悯、和平”的态度,这些都是高频率人格的表现。它鼓励人修炼自己的内心而非追求外在成功,注重动机的纯净、行为的正直、内在的平安。
《登山宝训》提出“爱你的敌人”、“不以恶报恶”等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也极具情绪管理与冲突调解的智慧。
它教人以同理心和耐心处理人际冲突,有助于心理健康与关系修复。它反复强调:行为的背后动机更重要,不能“为了被看见才行善”。
它引导人建立一种由内而外、自觉自律、敬重自己良知的价值观,而非依赖外界评价。《登山宝训》中也强调不要为明天忧虑,要活在当下。这与现代心理学中的“正念(mindfulness)”、“接纳与承诺疗法”理念高度一致。《登山宝训》将真正的“福气”(幸福)定义为内在状态,而非财富地位。这让人在面对外部困境时,仍能找到力量与方向,有助于形成坚韧、有弹性的内在核心。

原文节选
他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
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
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
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登山宝训节选白话文
- 心中谦卑、不自满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能进天国。
- 感到悲伤、哀痛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会得到安慰。
- 温柔、柔和不暴躁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得着应许的福地。
- 渴望公义、渴望正直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会心灵满足。
- 懂得怜悯他人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也会被怜悯。
- 心地纯洁、不夹杂私心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可以看到神。
- 努力带来和平、化解冲突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是神的儿女。
- 因为做好事而受到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属于天国。
灵性意义解读:
- 这些“福”不是物质层面的奖励,而是灵魂与神接近的状态。
- 比如“虚心”就是放下自我、打开内在空间,好让神进入心灵。
- “哀恸”并非指一般的悲伤,而是对人类苦难、自己罪性的悔悟,带来内在净化。
- “清心”即内心纯净、不执着于尘世杂念,才能与神合一。
- “为义受苦”指出,走灵性道路可能被世人误解,但那是通往更高境界的路。
《登山宝训》就先分享到这里。
另外还有一位朋友提到《海奥华预言》,里面有一些内容可能是相关的。
《海奥华预言》(The Thiaoouba Prophecy)是一本由法国作家米歇尔·戴斯马凯特(Michel Desmarquet)于1993年出版的书,讲述了他声称被外星高等文明“海奥华星球”的生物带走,并在9天内进行精神和文明层面的启蒙之旅的经历。尽管这本书没有科学验证,但它被许多读者视为一部具有灵性启发意义的作品,也非常值得一读。

这本书以后再分享,非常感谢大家的反馈。写完文章,看了下电脑,看到2222的天使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