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

净莲法师的启示:放下对修行的执着,放下对“空”的执着

最近在听净莲法师谈论大乘佛经,觉得很不错。我几年前刚开始接触她的视频的时候,不太喜欢她一直去问问题,给听众挖坑,别人回答不上来她就开始哈哈大笑。但是最近听了她讲的大乘佛教,还有天台止观等其他的讲座,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很感动,因为她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发菩提心,也就是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了别人,从来都不会为她自己。

说到佛教,肯定有一些人觉得我看的太杂,因为我记得有一些人给我留言,说我看的不够系统,体系太多。我承认是很杂,但是我没觉得有什么冲突,反而感觉是不同的修行体系互相印证,互相补充。虽然修行不算现在意义上的科学,但是也算一种未来科学吧,自己去实践才知道这条路才是真理。一切宗教都是通往一条路,都是让你把注意力转到内在去连接你自己的本源,怎么转?让你忘记肉体,自然心念就会转到内在。当你转到内在了,你会发现内在的空间竟然无穷尽,竟然没有任何分别,竟然没有任何二元对立,竟然是一体。印度瑜伽体系就很大方的说:瑜伽不是宗教,是科学。

回到净莲法师的讲座,她讲到,除了要放下“我执”这个对小我的执着以外,还要放下“法执”。放下法执,就是放下对于修行方法、修行体系、修行过程等等的执着。这个竟然是大乘提出来的,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修行的人竟然愿意把他们最最珍视的直接丢下,这就好像是伊丽莎白泰勒心甘情愿的丢下她所有珠宝一样。一切皆幻象,哪怕是修行本身,也是幻象。

说过幻象,最近我学到了“修假观”和“修中观”。

虽然我自己挺喜欢这个世界,感觉一切还比较顺利,比较顺心,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也知道用我的肉眼看到的一切都是幻象。有时候,我会有奇怪的感觉。比方说,上一刻,我还在沙发上看书,下一刻,我就从一个旁观者视角看到了我看书的那个空着的沙发,但是并没有我自己。很多很多次都是这样,让我越来越觉得“我”本身是虚拟的。以前在经历出体的时候也是这样,我很好奇的回头看我自己,发现没有那个“我”。

有时候,会觉知到这个世界就我一个人,所以我即便我做了什么傻傻的事情,都从来不会自责,因为我知道,只有我一个人在自己导演,自己演戏,自己当演员,自己当影评人,其他的都是我信念的映射。有时候自导自演很有意思,但是也有觉得无聊的时候。特别是当我做了视频频道以后,收到很多人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失去了解释的耐心。既然一切都是幻象,自己是幻象,别人也是幻象,那对于无穷无尽的问题,还有自己没耐心解释的就直接裁掉就可以了,一劳永逸。

后来看净莲上师的讲座,她提到“修假观”和“修中观”,还提到几个问题,既然菩萨既然知道一切都是幻象,为什么还要度人?遇到那么多问题,为什么还那么有耐心的去一个个解释?因为菩萨懂得修假观,不落入空观。空观就是一切都是空的。修假观就是知道一切都是幻象的,所以就用虚幻的法去度虚幻的众生,也不会担心问题太多,众人太杂,因为都是虚幻。修中观就是空有同时存在,同时接受。

这个境界真的很高。

Posted on

如何做冥想?冥想的五个步骤 | 明心灵修

最近又买了好多书,有一本叫斯瓦米·拉玛《冥想》,买回来发现就薄薄的一本,本来有点失望,但是读了以后感觉写的非常不错,作者是20世纪最伟大的瑜伽大师之一,书里不仅仅是介绍了方法和他的经验,还介绍了冥想的本质。所以这本书是如何做冥想的精华指南。今天我会分享他在书里面提到的做冥想的五个步骤,每个步骤也会加一些我自己的体会。

很多人不知道冥想是什么,冥想的字面意思就是灭除头脑的想法。如何灭除呢?就是关照。奥修谈论冥想的时候,说:停止作为,只要观照。除了观照,无需再对这个难驯服的仆人-头脑的思维做什么。从表面看,对那样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解决办法似乎太简单了些。但这正是存在之奥秘的一部分。也许正是因为问题过于复杂了,解决的办法才会如此简单。观照,观注,觉知这些字眼对解决头脑的全部复杂性似乎太小了点。几百万年下来的传统、习惯、制约、偏见,怎么会仅仅因为观照而消失呢?但它们确实消失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不同的修行方法同时会指向 “观照” 这个修行方法,因为确实有效。

接下来就是冥想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清理。首先,身体要做好准备。当身体感到精力充沛、舒适、整洁、放松的时候,冥想是最容易顺利进行的。淋浴,或者只是简单的洗脸、洗手、洗脚都有助于找到这种清新的感觉。如果在清晨,冥想之前完成排泄,身体会感到更加舒适。

明心:这一步骤很多传统的瑜伽行者都会去做,但是估计现在大家都很难去做到完整的身体的净化。做冥想会净化自己的心灵,跟清理身体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当你做冥想多了,会不由自主地去净化自己的肠胃,净化和清洁身体,甚至是净化和整理自己周围的环境,净化自己的朋友圈。净化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你的环境是你自己内心的投射,当你内心净化了,自身频率提升了,也会反应到对于其他层次的净化上。会让你感觉更加舒适。如果是初学冥想的,我建议大家起码在冥想前洗洗手,洗洗脸,洗洗脚,会感觉更容易进入状态,而且不容易睡着。

第二步:伸展。拉伸并活动背部以及双腿能够有效增强冥想坐姿的舒适度。即便只是几分钟的拉伸或体式的练习,也能够极大地改善你的冥想体验质量。与长时间的有氧锻炼不同,哈达瑜伽体式既不会让你感到疲惫,也不会让身体过度兴奋。相反,体式会柔和地唤醒你,帮助你放松肌肉,减轻精神压力,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冥想之前至少需要5—10分钟的时间用于拉伸身体,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

明心:做一下热身会帮助你更好的放松和静心。也是非常必要的冥想的准备动作。

第三步:放松。完成伸展练习之后,进行简短的放松练习会十分有益。舒适地平躺下来,让背部紧贴地板或垫子。在头部下方垫一个薄的垫子,身上盖一条毯子或者披肩。双臂置于身体两侧,手臂与躯干微微分开,掌心向上,双腿以舒适的距离打开。确保你的身体重量均匀分布,没有扭转或倾向一侧。头部要摆在中央位置,不要倒向一侧,否则会给颈部造成压力。在这个体式中你只需要安静、放松地平躺着。轻轻闭上你的双眼,花几分钟时间关注呼吸:用鼻子轻柔地吸气,再缓慢地呼出来,吸气和呼气之间不要有间断或停顿。以这种姿势平躺着,就可以引导自己做简短的放松练习了。

明心:你可以用任何姿势放松,我自己经常用的还是散盘的时候放松。最容易紧张的部位其实是你的背部还有肩膀。如果你现在去关注到你的背部和肩膀,其实会感觉到一些紧张和酸酸的。这种感觉很奇怪,因为你平常基本不会去注意到肩膀和背部的紧张,为什么?因为我们失去对于身体的觉察太久了。冥想的放松就是让你去放松这些平常注意不到的地方,把紧张全部释放出来。深呼吸几次放松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四步: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放松。呼吸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对身体的紧张程度、大脑的稳定和清晰度都会造成巨大影响。冥想前,使用专门的坐姿进行瑜伽呼吸练习,可以使精神趋于平静,有助于内在的专注、集中与稳定。呼吸的状态对情绪的平衡和心理的稳定能起到神奇的作用。

明心:对于冥想坐姿以后再讲,关注呼吸应该是达到更深的放松状态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呼吸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腹式呼吸,边呼吸边数数。慢慢的深深的呼吸,你会发现,如果刚开始练习,让你连续数到30而你的头脑不会游离到天边去都很难。如果不相信可以自己试试看。有的朋友说,腹式呼吸的时候怎么还有胸部的起伏,这个很正常,因为腹式呼吸的时候会带动你的胸部也会一起运动,只是你的意念还是要放到深深的呼吸吸入到腹部,也就是下丹田位置,更有助于身心进一步放松。

第五步:冥想坐姿。完成呼吸练习后,你就可以开始进行冥想了。选择你舒适的姿势坐好,让意念关注你使用的曼陀罗,或是通用的曼陀罗“So Hum”。这个声音与呼吸节奏有一种特殊的协调:呼气,默听“Hum”的声音;吸气,默听“So”的声音。慢慢让你的呼吸深长而柔和。静静地坐着,将意念集中在曼陀罗上。持续以舒适的坐姿练习,让大脑平静下来并向内专注。只要你没有不适感并且时间充裕,就一直这样坐下去。在准备结束冥想的时候,先让意识回到呼吸上,然后再过渡到身体。双手手掌轻轻覆盖眼睛,睁开双眼目视掌心,渐渐地把意识从对内的感受转移到外部世界。

明心:传统的冥想一般都会用到曼陀罗,就是类似于唱诵,原理就是利用声音的频率来跟你自身产生共振,净化,提升并增加你自己的能量;第二个就是让你集中意识于声音,从而远离头脑杂念。目前最最普遍的是Om音,宇宙的初始之音。每次我听到Om的唱诵的时候,自己不去唱诵,都能感觉到身体立刻有了共振,可以很强有力的提升能量。虽然唱诵效果很好,但是很多人现在都么有条件,毕竟还是会影响别人的,这时候就可以单纯以观呼吸来代替,或者是听一些唱诵的音频也可以。道理都一样,让你集中意念于一处,从而慢慢的头脑的想法逐渐消失,继而慢慢的忘记肉体。

书里面还提到一些影响冥想的因素,还有很多技巧可以更好的帮助你冥想:

  1. 选择新鲜、健康、易于消化的食物,可以使你思维清晰并且身心平和,这对冥想来说至关重要;
  2. 睡眠与饮食一样,对冥想有着显著的影响。睡眠严重不足会让你在练习时昏昏欲睡,难以保持清醒。但睡眠过多同样会破坏冥想,使人无精打采、昏昏沉沉,无法集中注意力。睡眠是一个有意思的过程,你在练习冥想的时候对它进行观察会很有趣。大体来说,随着练习质量的提升,睡眠的需求会降低,因为冥想为身心提供了更深度的调养。
  3. 冥想地点可以是家里、乡村、城市、海边、山中,任何地方。当然,如果这个地方相对安静、整洁、祥和、舒适,则更为有利。理想状况下,一个单独的房间或屋子的一角可以作为冥想的专用空间。这里要空气流通、相对舒适,不能堆满东西、布满尘埃。整洁和安静的空间是我们所需要的。习练场地最好与工作区分开,远离厨房、电视和电话,避免他人的打扰。同样,避开办公室这样的场所也是非常明智的,因为那里总会有事务让你分心。选择房间中安静、舒适的角落,但不建议在床上进行冥想,因为那里会让你联想到睡眠,从而很难保持警觉和清醒。我们在下一章会介绍到:无论是坐在椅子还是地板上,有一个专门用来冥想的空间,对你会很有帮助。
  4. 冥想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白天或者夜晚都可以。不过在传统上,最佳时段是清晨和深夜,因为这时周围都安静了下来,不太可能被人打扰。人在这两个时段是最纯净和最有觉察力的,因此它们是冥想的最佳时间。尽管如此,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琐事仍可能对冥想的时间安排造成不小影响。
  5. 如果你已经有了孩子,那么孩子睡着之后,或许会是最适合你的冥想时刻。起初,选择一两个时段,每个时段大约练习5—15分钟即可。这样既不会给他人造成不便,也不会受到打扰,更不会使你忽略自己的职责,感到紧迫。同时你也无须赶着去办其他的事情。最简单的调整日程的办法就是早起一段时间,或是在睡前进行冥想。
  6. 每天在固定时间冥想会取得最快的进步。养成这个习惯,让它成为你日程中一个固定不变的部分,这对于深化练习极为有益。即使每天的日程都不相同,也要尽可能找到合适的时间并坚持下去。这样做有利于消除因懒惰和拖延而产生的心理抗拒。

好了,今天先到这里,以后再慢慢分享冥想的其他方法。

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

给修行初学者的十条建议 | 明心灵修

     今天给初学灵修朋友们十条学习建议,在谈建议之前我讲几条我自己感受过的学灵修的好处,谈好处之前先闲聊一下。不喜欢聊天的可以跳到后面去看。提的建议也不一定对,随意看看就好。

 为什么要学灵修       

       为什么要解释,因为很多人问:你为什么要学灵修?学了灵修有什么用?其实我不是那种喜欢把我的观念强加给别人的人。但是当修行到一定程度,会发现别人也是自己,所有的生命都来自于同一个灵核。而且我之前也讲了逐渐感受到的使命感,所以我才有动力去给大家分享,但是我对分享以后的结果其实无所谓,大家有所帮助我就会开心,觉得不喜欢了离开就好。另外还有一些朋友一直想了解读什么书比较好,我在《明心灵修:我的十年修行经历》中穿插了我看过的一些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书,感兴趣的可以翻翻我之前的文章。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讲述了我的十年真实的灵修经历,大家估计去读灵视、出体之类的会觉得比较玄幻。其实灵修带给我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太多了,那些体验仅仅是一小部分。对于初学者,灵修有很多好处:

        1、获得真正的安全感。很多人都在苦苦追求安全感,特别是很多女孩子追求的来自另外一半的安全感,来自家庭的安全感。我现知道不安全感很多是来自于内心深层担心失去的恐惧,而且会知道自己就是完整的,绝对安全的,所以不会向外界探寻安全感。这时候反而你会感受到真正的安全感,跟外界一点关系都没有。

        2、获得快乐。好多年前有人告诉我:快乐是件奢侈的事情,我当时还觉得蛮有道理,而且那种淡淡的悲凉也让人觉得很有内涵。但当我接触灵修后才知道,快乐不快乐其实是来自于自己的信念,就是你想快乐就快乐,你不想快乐就不快乐。可能会有人说:谁这么傻会不想快乐呢?还真有,而且还有相当多比例的人就是这么想的,而显化在他面前的生活就会忠实的呈现了他自身的想法。所以想快乐就改变信念,什么时候快乐就看什么时候真的把信念改变了,就这么简单。再往后,你会感觉,快乐不快乐其实都无所谓,因为当你学会跳脱出来,你会发现,快乐和不快乐其实都是一体两面的。你通过不快乐体会快乐,也会经由快乐而体验不快乐。但是当你跳出来你会发现什么?你会发现那是一种内心深层次的喜悦,你会发现那才是真正的永恒的快乐。

        3、放下对金钱的担心。在我们这个社会,绝大部分的担心和焦虑其实是来自于对金钱的担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个社会对于金钱的很局限的信念,比方说:金钱万能,没钱万万不能;财富是有限的,只能靠竞争来获取;别人财富多了你的就少了;要有背景要有关系才能挣钱;诸如此类的。给大家讲一个很极端的例子:曾经有一个完全开启了灵性觉知的人,灵性开启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收入。他的妻子非常担心,一直跟他争吵,但是他说不用担心,会有的,因为这是来自于大我的指引。果不其然,每当他的钱快要花光的时候,就发现总是会有人千里迢迢找到他去送钱,有的是很多年前欠钱的归还,有的就是一笔莫名其妙的收入。这个人后来写了很有名的《生命之花的灵性法则》和《生命之花的古老秘密》。这说明什么? 当你的灵性开了,你才可以真正放下对金钱的担心,因为你会知道,金钱只是工具,如果你跟高我连接上了,你会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那个时候,你可以做你真正喜欢的事情,而金钱会自己跟着来,而且经常是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

       学灵修的好处还有很多,我只是浅浅的把大家最关注的几条先介绍一下。更多的好处需要自己去感受,去体验,没有人能替代你自己去体验。

给初学者的十条建议

第一、体验下放下思考、对比和评判以后,连接更大智慧的感觉

        对于初学者,你可以在冥想的时候去体验,等到熟悉这种感受了,后面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时候其实都可以把这些感受带入。为什么要去体验这些感觉?因为动用你的头脑去思考,对比和评判等,虽然在你做事情的时候确实有所帮助,但是长此以往,你会卡到小我之中。小我是什么?小我,又叫个人显意识,就是你自己的思考、你从镜子里看到的你,你的性格、你的习惯、家庭和社会角色等。小我是最表面的层次,当你放下小我的时候,才能连通更大的自我,也就是连接到更高的智慧。你会获得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你会冷不丁遇到一些人,一些书让你突然之间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灵性;你会有预知梦,你的一个想法会很神奇很轻松的实现了。这些其实都是连接了更高维度智慧的表现,因为这些是绝对没办法用你的逻辑推理出来的。

       “小我”其实是虚幻的,只是你自己贴标签贴出来的,而且是不能独立生存的,它必须要依赖于头脑思考才能生存。当你放下对比,评判的时候,仅仅剩下感知,那小我就不存在了。活在当下就是让你放下小,在当下,这些跟过去的对比、评判,对未来的担心会荡然无存,那小我也就不存在了。

       放下小我,这是一切灵修的前提。因为灵修也就是很自然的去连通更高维度的智慧,扩展自己,体验更美好更真实的生命。

第二、相信你的内心

       内心是心脏吗?内心不是心脏这种肉体的器官,而是超越于小我的高我或者大我。为什么来自于内心?而不是更高的身体外部,是因为高我也就是你自己的更深层次的内在,是当你向内探寻的时候才能慢慢觉知到的。很多人在灵修的过程中也感受到跟随内心的指引可以把自己引导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真正适合自己的路上。可能有人会问,你知道这种指引是对的吗?如何证明?如何跟随内心正确的指引?其实跟随就好了,自己去经历,不需要证明,因为证明的源头是来自于小我的怀疑。如何跟随内心?就是放松,放空,然后你自然就会很直接的知道内心的真实的想法,你的内心和身体的感受,还有你自己的情绪都是忠实的,不会欺骗你;你的洞察力也不会骗你。也就是要相信你的内心。

第三、从简单的冥想方法入手

       冥想、打坐、呼吸的方法千千万万,从简单的修行方法入手就好。哪怕你去研究其中的百分之一,你都会被陷入这些千差万别的信息的泥潭中没办法出来。

      哪个修行方法最好?如何防护?这样做安全吗?会走火入魔吗?会看到不好的东西吗?放下所有这些问题。我修行十年到现在都没有遇到这些问题。初学者去思考这些问题,就好像上小学的时候为了“到底上清华,还是上北大”的事情闹心。安心放下这些疑虑吧。跟随自己的内心,你会在对的时候,该去学习的时候,自然会遇到,自然会学到。

        时间,从最短的5分钟入手。

        修行方法,从最简单的冥想和打坐入手。

        呼吸方法,从最简单的腹式深呼吸入手。

        很多人总是舍弃那些最简单的,追逐那些玄幻的经历,或者是追求像阿卡西记录读取这种花哨的灵修,有种舍本逐末的感觉。因为当你修行到一定程度,你会自然而然的去经历,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打基础其实才是最关键的。怎么打基础?可以冥想,可以打坐,可以百日筑基。你内心其实是清楚的。选择那些和你的内心真正有共鸣的方法。

第四、立刻行动

       立刻行动。为什么要反复的说,你懂的。

第五、注意“频率”这个概念,在冥想和生活中时刻觉知你自己的频率

       我们描述一个人,一般不会用“你频率真高啊”这种话语来描述。但是在灵修的过程中。频率是很重要的概念。因为万物都是能量,都是光。当你频率升高的时候,你体验到的就会不一样。频率越高,你就会越多的体验到爱、内心的喜悦、合一、开悟。

       大卫霍金斯量表一直是我推崇的,因为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标准让你知道你现在的频率是到了哪里。当你修行到一定程度,其实你会很自然的感知到别人的频率,从一切信息中感知,从别人的话语,行为,状态等等其实都可以感知。在修行或者日常生活中感知你自身的频率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希望修行到相对高一些的层次,就要尽量去提升到至少500以上。

        有一些人,伤感的时候沉浸在伤感的歌或者电影中不能自拔,之前觉得还很酷,但是学灵修以后才知道,其实这是频率很低的。频率很低为什么要调整?因为会继续吸引来同样低频的,而且会离开悟的状态越来越远。当然,也不用对“低频”很憎恶,因为当你体验过低频了,你才能觉知到高频是什么感受。所以对低频,当你觉知到了,感谢,包容,转换成高频的就好。

第六、灵修的同时别忘记锻炼身体

       这条很奇怪,其实是我自己的经验教训。道家在这一块做的很不错,因为道家是看重性命双修的,既修身体,也修灵性。我在《明心灵修:我的十年修行经历》中也谈到了,如果太过于注重修灵性,那就会有一个问题,就是会在修行过程中遇到一些卡点,就像我之前因为接触了过多的负面信息,消耗能量太多,而有一段时间灵视急剧下降一样。锻炼身体,提升肉体的能量还有下面三个脉轮的能量,对于你的灵性提升也是会有很多帮助。

第七、会深入冥想以后,学习一些脉轮和中脉的知识

       脉轮和中脉都是人体的能量中枢,人体主要有七个脉轮,中脉是连通所有脉轮的主要的能量通道。我发现有很多人在冥想的时候都会感受到两眉心之尖的酸胀感,有的有震动感,有的看到光了,然后问我是不是走火入魔了?大家可以看下下面的图,就能清楚的看到眉心位置6所示,这个是第六脉轮的位置,也叫眉心轮,第三眼,天眼,对应的是松果体的位置。如果这里有酸胀感、震动感或者旋转的感觉,代表什么?不是走火入魔,而是当自身能量提升以后眉心轮激活的标志。

       对于初学者,可以先知道有这几个脉轮和中脉即可。

第八、会深入冥想后,把感受记下来,但是不要急于分享

        学会记录自己的体验是很好的习惯,让你能够看到你自己的一点一滴的进步。我发现很多朋友在刚接触灵修的时候,遇到一点点体验,都会震惊的不要不要的,于是立马写信告诉我,让我去帮他们分析是不是开悟或者入定了。我的建议是,不用着急,找个本子自己记录下来。其实你自己是有所有问题的答案的,这些答案也会在最好的时机自己跳到你的眼前,所以不用着急。

第九、耐心的看变化

        随着灵修的深入,你会发现从内到外,你接触的人和事都会有巨大的变化。要耐心的“旁观”这些变化。比方说,你会对你自己的点滴经历感到非常震惊和兴奋;发现有一些朋友或者你最最亲近甚至之前最最让人尊敬的人开始让你难以忍受;你开始可以觉察到每个人的很细微的感受;别人不说话你都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你会有一段时间对工作、学习几乎完全失去兴趣,因为和灵修比起来都黯然失色,你会觉得你是世界上最牛的人;你会开始发现吸引力法则自己起作用了,想起来什么就能遇到什么,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你看到这个世界的感受都会逐渐变化,就好像突然拥有了刚来到地球刚看到花草树木的新奇感;你还会逐渐经历比我经历的玄幻一百倍的经历。

        我为什么会一下子列举这么多,因为绝大部分是我自己的经历。对这些我只想说:耐心的看着就好。不用担心,不用焦虑,不用骄傲,就是默默的看着着这些变化就好。

第十、从所有的经历中不断扩展认知的边缘

       所有的经历都是适合你的,因为可以让你去不断学习。有时候一些你当时觉得不好的经历,反而对你的帮助更大。我之前主要是看书加自己实践来不断扩展我的认知,现在我又拓展了渠道,在我去发视频的时候,我发现留言区会有很多人分享他们的修行经验,我也会去学习。比方说他们推荐的书,我几乎每一本都会去买来读。他们推荐的自己用过的很好的修行方法,我也会去学习。他们发的那些让人震惊的言论,我会去学着包容。我今天还遇到有一个朋友给我发站内信,跟我练习英语对话。我平心气和的沟通了几句,后来发现了好几个那位朋友语法错误,实在受不了就直接删了。不过现在我还是平心气和的分析这段经历,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扩展自己的机会。谁说我的频道就只能交流灵修的?谁说不能交流英语的?其实没有这么多限制,把自己再扩宽一些就可以很自然的接受了对吧。当你的心可以包容到什么程度,其实在后面的修行中就会知道,可以合一到什么程度,其实也就是入定的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