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

你敢摘下面具吗?面对创伤和压力最常使用的防御模式 | 明心灵修

很多人的内心都有一道“保护屏障”,它帮助我们过滤掉那些让人痛苦、难以接受的事情。有的人习惯用“完美主义”来掩盖对失败的恐惧,有的人则用“否认”来逃避现实,好像心灵是一堵厚厚的墙,隔绝了所有不想面对的事情,第三眼看很多朋友的心脏附近,确实也能看到一个厚厚的罩子,把内心罩起来。还有的人的防御机制是“投射”,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他人,总觉得是别人让自己受伤,而不是自己内心有脆弱的地方。

但如果心理防御过度使用,它就会失去保护作用,反而让人陷入更深的痛苦。曾经见过一些朋友,他们在受到打击后,心理防御变得“扭曲”了,保护神变成了束缚他们的牢笼。有的人明明渴望亲密关系,却总是推开身边的人;有的人拼命追求成功,却永远感受不到真正的满足。

其实,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用到心理防御机制,但如果过度使用,有些模式会让我们长期陷入痛苦,而不自知。很多书籍谈论了心理防御模式,以下介绍的出自《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这本书的英文原版是 《101 Defenses——How the Mind Shields Itself》。

作者杰瑞姆·布莱克曼(Jerome S. Blackman),是资深精神病学专家,有着超过30年从业经验,是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纽约弗洛伊德学会以及美国精神分析学院的认证精神分析学家。

以下介绍一些最常见的防御模式:

否认(Denial):这不是真的!

很多人面对让自己难以接受的事实时,会选择直接忽略,假装它不存在。比方说你看到一位女士很显然生气了,你问她是不是生气了,她会说:“我没有生气啊,我一点都不生气。”

还有,孩子考试不及格,母亲却坚信是老师出题太偏,而不是孩子需要更多努力。

如何调整? 每天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在逃避某个事实?如果承认它,我最害怕的是什么?”

投射(Projection):问题都在别人身上! 
当我们无法接受自己某些特质时,往往会把这些特质投射到别人身上。比方说任何一段吵架,都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问题,他们会说:“我没问题,是你太敏感!”

再比如:一个极度害怕被抛弃的人,总觉得伴侣随时要离开自己,总觉得是伴侣的问题,结果反而变得控制欲极强,让关系紧张。

如何调整? 觉察自己在批评别人的时候,问问自己:“我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特点?”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这都是有原因的!

用各种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失败或错误,让自己免于内疚。

比如:一个错失机会的人告诉自己:“我根本不想要这个机会。”其实,他只是害怕面对失败。

如何调整? 试着换个角度看待失败:“如果我承认自己的不足,我能学到什么?”

这本书还提到很多其它的防御机制,有一个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记忆力的下降。

记忆力下降

书里面记录了一个真实案例:一位32岁的受过教育的离异的女士,请求用心理疗法治疗自己的焦虑和抑郁,但是和作者面谈的时候,她无法回忆起来婚姻持续多少年,以及婚姻的周年纪念日,还有其他的一些重要日子。而她做的神经系统的检测都没有明显异常,于是作者告诉她,她的记忆问题可能是出于某种保护机制,然后她哭了,因为她对于前夫、父亲以及所有的男人都有杀戮和施虐的念头。在这种愧疚和内心愤怒两者的冲突下,她的记忆被无意识地保护起来不受焦虑的影响(其实就是她的高我把这段记忆封存了)。在觉察到记忆力减退的原因后,她的记忆功能明显进步了。

此外,还有智力下降有时候也是防御机制。

转向自身的心理攻击

转向自身的心理攻击也是非常常见的,特别是生活在压抑氛围中的朋友,当你没办法释放内心愤怒的时候,就容易把这种攻击转向自己。

书中提到,有自杀倾向的人不喜欢自己对其他人感觉到强烈的愤怒,而是把愤怒发泄到自己身上。一次,作者跟一个墨西哥的女患者进行面询时,发现她的自杀念头代表着她不允许自己对前夫感觉到愤怒,而是把这种愤怒转向她自己,从而引起了她的强烈的自杀欲望。

几乎全部的自杀企图和许多有自杀意念的案例都会牵扯到把愤怒转向自身,所以,跟任何怀有自杀想法的人去讨论这种防御机制都会很有价值。

追求完美

不仅是成年人,还有很多孩子,早早就戴上了心灵的面具。有一些特别品学兼优的孩子,习惯了用“完美主义”作为心理防御,一旦失败,就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为了证明自己,拼命努力,有些孩子却越来越焦虑,甚至出现失眠、身体不适。如果在这个时候问她一个问题:“如果你不再追求完美,你会是谁?”
她就会无所适从,因为已经很久没有真实做自己了。如何拆下“心灵的面具”,让自己变得更自由?

如果心理防御是房子的“保护神”,那调整心理防御机制就像是“清理能量”,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轻松、透明。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调整方法:

1. 觉察:找到你最常使用的防御模式

每天记录:回顾一天的情绪反应,看看自己是否在特定情况下总是做出相同的反应。例如,你是否总是找借口?是否容易责怪别人?

2. 练习表达真实的情绪

写信法:写封信给自己,写下那些你平时不愿意面对的情绪,比如“我其实很害怕被拒绝”。表达性写作是如何疗愈身心健康的?
艺术疗愈:通过绘画、音乐等方式,把情绪释放出来,而不是一直压抑。

3. 让内心的能量场“干净”起来

冥想:每天花几分钟安静地感受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本能地开启心理防御。

环境调整:在自己的空间里营造放松的氛围,比如用精油、音乐等让自己更容易放下心理防备。第三眼看房子的保护神,如何净化房间能量?

心理防御机制不是坏事,它是我们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保护。但是,如果过度依赖它,就会变成一种束缚

现在,问问自己:
🔸 你最常用的防御机制是什么?
🔸 如果你愿意摘下面具,你会是谁?
🔸 你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变得更自由?

心理成长的过程,就像“清理能量”一样,只有当我们真正面对自己,勇敢地做真实的自己,勇敢地接受自己,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明亮和轻盈。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