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

不实践不是修行,修行的实践标准是什么? | 明心灵修

修行一定要实践,修行要一辈子实践。我自己虽然喜欢看书,但是我发现看书和修行完全是两码事,完全不同的感觉和体验。更不要说去纠结于不同书籍里面理论和定义的差别了,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修行一定要实践,实践到什么时候?要实践一辈子。

实践得好不好,判断标准很容易找。

想打开第三眼的,通过实践,看看从第三眼能不能真正看到清晰的事物,能不能闭上眼睛看到你自己的脏腑,看到自己的脉轮,看到中脉。看看自己能不能真正看到,反复看到。

哪怕是清晰地看到了,也要继续实践,因为你会看到更深层次的事物。当你看到了,你会发现整个生命的奇妙,会觉得充满了生命力和新鲜感。

想冥想的,一定要坐下来每天冥想,看看杂念有没有减少?能量有没有提高?精力是不是更加充沛?更有创造力?这些都是检验标准。

想实践显化的,也要持续实践。看看在我们这个虚拟世界中,你能不能真正持续显化成功。有太多朋友可以偶尔显化一次两次就心满意足了,但是生命的意义不是停止,而是持续扩展。要持续地显化你内在真正想要的,因为这是你内在真正的能量,你的生命力的自然展现,也是生命的意义。我们本应该生活得好,身体完全健康,充满爱,创造和体验任何我们想体验的事情。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尽情地体验的。

要记住,一次两次显化并不是真正的显化。持续地显化任何你想体验的才是真正显化。

想实践“觉知提升”的,每时每刻都要实践。一行禅师有一段话:

修习的过程要持续不断,要求自己不断地禅修,直到你能在一粒尘沙和最遥远辽阔的银河中看见自己。

某一天,如果你需要一个禅修的主题,请选择一个你关心的、非常感兴趣的主题,这样才能够吸引你的注意力。这主题可以是太阳、一只毛虫、一滴露珠、一棵草木、时间或你出生前的面目。无论这些现象是具体的或抽象的、物质的、生理的、心理的或形而上学的,都可以成为你的禅观对象。

在你选定一个主题后,将它深植在灵魂的深处。然后用心灌溉你所种下的主题,你的“自我”,或是你最喜爱或最痛恨的那个人的“自我”,这些都能够成为修练的对象。

只要它深深植入你的生命底层,任何对象都能带来觉醒。但是它若只是某种诉诸理性思惟的产物,就不太可能产生什么结果。这个观照修炼过程,只能凭借直觉和心灵体验。

你可以试着问自己一些问题。

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在这个世界能做什么?”“世界是什么?”“宇宙万物能最终被人类全部认识吗?”“人的认识有没有缺陷呢?有的话,都哪些呢?”

如果你用最大的信心和智力来问这些问题,并且将它们深植于灵魂深处,并与你的整个存在融为一体,将来的某一天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这些问题可能暂时没有答案,也不会有统一或固定答案,但在这种对世界、对事物、对灵魂的自我拷问中,你的修习其实已经不知不觉的提升了。

在内心出现的诸多画面里,千万别被它们诗情画意的景象所迷惑。你必须用整个身心、整个生命来追问并回答这些问题。

在追问的过程中,你不得不变成那个人。你必须与他(她)合而为一,忧其所忧,苦其所苦,乐其所乐。那个人与你不可能划分为“二”,你的“自我”跟他的自我不可分离。你就是那个人,你感受他(她)的一切,进入他(她)的一切。灵与肉全部被打通,如同你是你所爱的人,如同你是你自己。

请不断地禅观下去,直到你在最残酷不仁的政治领袖身上、在受到最恐怖刑罚的犯人身上、在最富有的人身上、在饥饿瘦弱得不成人形的孩童身上看到自己。

请不断地禅观,直到你在公车上、在地铁里、在集中营里、在田里劳动的人群身上发现自己的存在:直到你在一片树叶、一只毛虫、一滴露珠和一道阳光中领悟自身的存在。

请不断地禅观,直到你能在一粒微尘中和最遥远辽阔的银河中看见自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